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李志文:金融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

WK,
陈志武是我的朋友及清华同事,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他的文章与书是我喜欢的读物。他是少数旅美华人经济学者靠观察与思考搏得学术名声,而不是靠数学功力(数学不是经济学)。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以学术姿态出版,而在中国畅销,是令中国学者脸红的笑话,我们脸红是为了自己国家学术水平的低落,与自己同胞的无知。后来这本书得了“最佳文艺作品奖”我的心情才好些。颁奖者的高级幽默,让我开怀大笑。这个奖太中肯了,宋鸿兵的书,就是虚构的文艺作品。可是在浙大,我就听到有老师把宋鸿兵的书当历史来读,而且教育学生。
陈志武与我一样都是以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阶段的政府与人民。这一点也不奇怪,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制度转变中脱颖而出,是个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一个过渡产物,现在是在制度转变中挣扎,希望不被历史抛弃。我认为,了解中国现代史及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好理论框架就是制度经济学。马克思应该是制度经济学的祖师之一,他看出农业社会的生产与消费的制度安排,无法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但是他的判断基本上是错误的,他用了农业社会的千年轨迹,来判断工业社会的发展,他用农业社会归纳出来的理论,讨论历史未来的发展,他的药方的有效期大概只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到了二十世纪的中期,他的预言与判断,已经与世界进步的痕迹,大相径庭。
金融市场与民主法治,是孪生兄弟。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治,没有法治,就没有金融市场。专制政权是不讲法的,谁有军队,谁的拳头大,谁就是法。武力下的法律只是违法犯纪、胡作非为的借口。没有法治就没有及安全可靠的金融市场。所以在专制国家里面,是不会出现金融中心的。
香港有法律,没有民主(1990后大有改观,但还是小老婆的民主,偶尔嚷嚷,就含泪低头躲到墙角),香港也没有资格成为金融中心的。香港能成为半个金融中心就是因为中国大陆100年的无法无天,而周边国家没有一个是现代民主政体。日本、台湾、南韩算是最接近民主的了,但是还在打打闹闹的学习阶段。
中国一定会在最近的未来全力向民主迈进。江泽民的任务是稳定,胡锦涛的任务是发展,下一个总书记(可能是习近平吧,越接近民主,就越说不准了)的任务就是打开民主的门窗。没有民主就没有健全的金融市场,金融系教的东西,不管老师有多好,都没有用。李志文班的孩子都要沦落异乡。
我对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信心的,中国老百姓,受了专制帝王两千年的蹂躏,贪官污吏世世代代的摧残,终于中国出现了足够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民主开始有了一些基础。在民主社会,仁信智清才有了真实含义。
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没有法治,就没有金融市场,没有金融市场,李志文班的孩子都是傻子兼神经病,李志文老死他乡。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你们的教育是从《商业社会与现代中国》开始。
李志文



主题: 一些感悟和困惑——from07李志文商学班的LWK
李老师:
     您好!我是07李志文商学班的LWK。我想跟您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想法。最近看完一本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感觉妙不可言。它把我这一年对金融的模糊认识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表述了出来,这种感觉只有在读斯密的《国富论》时才有过。相比之下,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也只能是骗骗喜欢阴谋论一套的中国读者。陈教授出身农村,以前学的都是工科,在金融和人文上能有如此的认识而且敢于说出真话,靠的也是自己的修为和悟性吧。
陈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一个问题是传统社会可以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是金融市场满足的养老,投资,保险等需求在传统社会却由亲情血缘关系、友情关系带来的隐性经济交易来实现。血缘是这些族内、亲情内部利益交换的信用基础,而儒家“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秩序便是信用交易的具体文化制度保障。“孝”道文化是这种个人未来生活安全保障体系的另称。正所谓“养儿防老”。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家庭伦理问题,陈教授不是第一人。Gary.becker就因为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原因而获得诺奖。
我想问的是,陈教授认为在中国目前民主法治还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进入实践层面是因为没有一个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即使人人想寻求个人自由独立,可是为了规避未来风险,在没有足够的理财和投资工具可以选用的情况下,还不得不依靠传统的家族关系。所以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是实践民主法治的必要保证。这是否同您设立金融班的初衷不谋而合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个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投资基金等规避风险之后,儒家文化以家庭为主的价值体系就会瓦解。他又说发达的金融市场根植于完善的制度法治框架,而我们知道制度的形成又源于社会文化。所以,我觉得这就陷入了一个“鸡和蛋”的怪圈,想要在中国大地实现民主法治与自由,就必须有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又需要完善的制度架构,它不可能从农业文明的价值体系中自发产生。所以这两者,开放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商业社会的价值准则,到底哪一个应该先行?
您曾经提到过是否香港和台湾可以作为大陆仿效的对象。是否香港和台湾各自制度演进的路径不一样呢?是否香港是因为在成为金融产业发达的城市之后民主法治才深入人心?香港是弹丸小的殖民地,可以靠外力强迫改变原来的价值体系。现在的中国似乎不太可能走香港的方式实现民主法治吧。而台湾是否是先实行民主法治,然后辅以发展金融市场巩固制度基础?制度的演进有路径依赖性,从农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跨度如此之大,莫非需要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催化?据我所知,台湾也是因为蒋经国死前突然“开放党禁”的政策而催生了民主法治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而如果民国延续下去,说不定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可以与美国西欧相媲美。可是,把关乎国家和公民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不就如同赌博一般?望老师能够帮学生解惑,学生感激不尽。祝
身体健康!
合家幸福!
        

                                            您的学生    LWK
                                                  2009-9-5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