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第一次出国工作时,在大楼走廊里遇上一位台湾来的六十一岁女翻译。她打招呼道(~表示颤音,-表示拖音):小~吴啊-,你周末-过得怎~么样啊-?哇,那声音比咱们国内一十六岁的女孩子还要嗲。兄弟我是什么人?俺读书时课本里还满是毛语录呢,咱是中国最后一代练过毛泽东思想的金刚武士,是他老人家的收山弟子。听到那女翻译的语调,俺背上汗毛根根竖起。心想,啧啧,今天夜里要是做梦,肯定是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猫:孤身躲在旷野里,头上一片凄清的月光,隐隐然觉得有鬼魂逼近(西方传说,猫能看见鬼魂),紧张得收拢身子弓起腰,毛如扇子般展开……
俺的第一念头是,台湾被日本占领过,这是受了日本女人的影响。后来和她聊聊,发现她是外省人,而且还不是南方人,而是来自北方的世家,父亲是三、四十年代有点名气的文化人。再后来,世界各地的华裔女子接触多了,台湾的,香港的,新加坡的,越南的,柬埔寨的,印尼的,美国的,欧洲的,甚至非洲毛里求斯(据说是郑和到过的印度洋最西端)的,就是俺这红旗下的蛋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女人也是可以有女人味的,并不是非要象央视播音员一样说话,笑起来也不必是她们宣布党代会开幕的那种样子。
上面讲的是生活在传统未被革命摧毁的文化环境中的中国女人,那么已经成长在革命中的呛你死中国女人呢?
俺见过很多嫁了洋人的中国大陆女人。听她们讲国内的经历,你要怀疑武松是否女扮男装。什么独身南下,单手发家,酒席上灌倒一大片,谈判中横捞千千万,端的是嘴皮子滚石头,胳膊上能跑马,风风火火好一条娘子!但是到了国外,居然不学开车,走到哪里,都是老公当司机。这和嫁了中国男人的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女人,几乎都是自己开车。
曾问某位洋嫁美人为何自己不开车。她答道:美国男人啦,抛个媚眼就让他团团转了, manipulate 起来太 easy 了,要自己开车干什么?倒也是,如果每次上车都有人打开车门,请你入座,再拉下安全带,穿过双峰之间给你系好,然后来一句“宝贝,你今天真漂亮”,那又何必自己开车,大可趁机画眉毛,涂口红。
那美人告诉我,有一次她在研究生大办公室里听见一个中国男生训自己老婆:在美国,你不会开车怎么行,那事儿突然来了,我还特地开车到药房给你买卫生巾啊?同室的中国男生大笑,气得她站起来甩门而走——她也是在美国学了点女权主义脾气了。
美国男人比较肯为女人办事,这应该是一个因素。但是,美国女人也是自己开车,如果美国男人那么容易操纵,难道她们就不会操纵男人?
俺想,这些在国内比北京大爷还大爷的女大爷,到美国之所以不开车,必定还有其他因素。她们刚到美国时,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需要洋老公开车带她们去办理移民手续、银行帐号和社会安全卡等等。在婚姻起步的时候,男驶女坐就是一种共同生活的模式,后来就习惯性地一直延续下来了。在没有了“时代不同了,男同志办得到的事,女同志也办得到”的毛记压力之后,又有合适机会,她们就呈现出一种回归了的女人本性。女人天性喜欢安定。小心把握方向盘,时刻注意路面状况,超个车什么的,男人会觉得很刺激;女人则宁愿让男人去玩这种“勇敢者游戏”,去为生命负责,她可以省下时间做些真正令她愉悦的事,比如打扮自己。
“达令,你煞车稳一点,我口红涂出来了。”
(2003年12月6日初稿,2006年3月8日删改)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博客归档
-
▼
2010
(703)
-
▼
十月
(699)
- 马悲鸣:数学家开的历史性玩笑
- 马悲鸣:用时空量子概念理解惠施芝诺悖论
- 马悲鸣转: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 马悲鸣:六街人静马蹄轻
- 马悲鸣: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 马悲鸣:第一象限45度逆矢
- 马悲鸣:《四二六社论》与《零八宪章》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呼吁中国政府处分三名外交官
- 马悲鸣:恢复帝制的艰难
- 马悲鸣:重贴骂刘晓波的旧文
- 吴澧:好汉遍丹麦,勇士出挪威
- 吴澧:满襟清泪渡黄河
- 黄仁宇:谈日本和抗战
- 吴澧:《伤逝》亦伤今
- 吴澧:爷是新闻海上仙
- 吴澧:混混更和谐
- 吴澧:一编词典真名世
- 吴澧:莽学子三闯美国案
- 吴澧:从弱智飞向中学程度
- 吴澧:堂堂右派出男人
- 吴澧:宛在画中央
- 吴澧:商学院上起了文理课
- 吴澧:悍妇暴政
- 吴澧:明灯影下望疏星
- 吴澧:李白在西点
- 吴澧:沉重之下的傲慢
- 吴澧:乡汉诗唐
- 吴澧:李先生要你学几何
- 吴澧:攥紧你的手
- 吴澧:女人节里女人归
- 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 吴澧:农家初会情人节
- 吴澧:你的尔尔中文
- 吴澧:追幸感和求福份
- 吴澧:理性时代的伟大爱情
- 吴澧:发愤生三难奥巴马
- 吴澧:奥巴马想要学中文?
- 吴澧:一曲西虹肠寸结
- 吴澧:要有恰当的比较才有鉴别
- 吴澧:青灯会至圣,黄卷注真章
- 吴澧:美人觅情人
- 吴澧:很简单英语,极复杂意义
- 吴澧:文明冲突中的一赐乐业
- 吴澧:华裔如何当总统
- 吴澧:上山采蘼芜,读诗慕秦汉
- 吴澧:芭芭拉和菲德尔
- 吴澧:电视美女和金融沙皇
- 吴澧: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牛皮课
- 吴澧:圣杯和剑性别象征
- 吴澧:无理最浪漫
- 吴澧:布里奥妮的两个“谎言”
- 吴澧:美国的工人有力量
- 吴澧:临江仙里不伦情
- 吴澧:数字背后的父母
- 方柏林:民主是凡人而非圣人的角逐
- 吴澧:白也诗有敌
- 吴澧:翻译救国
- 吴澧:割不正不食
- 吴澧:英语本该胜中文
- 吴澧:中美对抗的真诚突破
- 吴澧:英文语感从何来
- 吴澧:你的低语惊不醒半点钟声
- 吴澧:风流千载欧阳修
- 吴澧:简单英语不简单
- 吴澧:血战硫黄岛
- 吴澧:白花花的诅咒
- 吴澧:别拿孟子说大国
- 吴澧:知洋鉴古即通达
- 吴澧: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
- 吴澧:打不过就入伙
- 吴澧:四月是诗歌的季节
- 吴澧:洋读李清照两则
- 吴澧:偷听来的情诗
- 吴澧:人间别久不成悲
- 吴澧:若君有慧根,何须密码深
- 吴澧:美式八股进考场
- 吴澧:卷帘梳洗望黄河
- 吴澧:变了性的中国女人们
- 吴澧:坏女孩是人类付的保险费
- 北回归线 - 下(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中(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上(亨利·米勒)
- 吴澧:寻找东亚儒家圈的撤切尔
- 吴澧:时髦与流行
- 吴澧:从重男轻女到女尊男卑
- 吴澧:男人只想娶个妈
- 吴澧:大学要教无用的知识
- 吴澧:每个女人都应该被男人甩一次
- 吴澧:男人都是黑猩猩
- 吴澧:追求幸福不是自然规律
- 吴澧:从红色小开到打狗英雄
- 吴澧:“留日的学生抗日,留美的学生亲美”
- 吴澧:答一位网友:关于读书
- 真实的投资银行世界
- 斯伟江:国美争夺战中的民主启蒙
- 斯伟江:最高法院这些年!
- 斯伟江:社会急需反三俗
- 斯伟江:应当给三俗划定边界!
-
▼
十月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