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宁波女孩自己申请英国高中
姓名:盛静远(女,宁波人) 英文名:Linda(琳达) 年龄:18岁 留学地:英国约翰勒基学院
2006年,我考上宁波效实中学,2008年暑假,去英国读A-LEVEL课程(英国高考课程)。约翰勒基学院,是英格兰北部北约克郡斯肯索普的著名 政府公立学校,很多学生被录取到英国名校——其中中国学生也不少,最多一年40位中国学生中有12位去了牛津和剑桥。我到这所学校读书,从决定出国、选择 学校、申请,基本都是自己完成的,我把经历写下来,希望对准备出国念高中的学生有所参考。
我的出国计划源于雅思7.5分
2007年,高一暑假,因为没事情做,我在宁波报了雅思学习班。当初想法很简单:提高词汇量,也想接触高考以外的英语考试。选择雅思,是因为报纸上广告很多,也因为我很多同学在学。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参加了8月11日 在杭州举行的雅思考试。 雅思让我对英语看法改变很多。我原来在外国语学校学习,但语法和课文内容填空是我的弱项。而雅思考试强调大量阅读和词汇,语法并不突出,课文内容填空更不会有。 8月11日 ,我和爸爸到杭州参加考试,最后的雅思成绩是7.5分,给了我很大惊喜。我在网上查到,牛津剑桥对雅思的要求也只要7.5就行了! 在国内参加高考,清华北大很难进,而到国外闯闯,没准另有一番天地呢。 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各有利弊 留学,先要面临选择,选国家、选学校、选留学机构。我选了英国,因为它是中国学生传统留学国家,能借鉴的经验多,签证也容易。 选学校时问题来了:英国几百所私立中学加上信息不全的公立学校,很难选。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各有利弊。 私立中学,国内中介和网络介绍信息很多,还有排名表,比较好选;私立中学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好学校每年输送到牛津、剑桥的国际学生比率一直稳定在高位。 但私立中学学费贵,一年20多万人民币,工薪家庭承受不了。最近《泰晤士报》教育版报道,英国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在经济危机下也让孩子从私立中学转到不要学费的公立中学。 现在英国私立学校外国学生比率很高,大多数是中国学生。我个人认为,天天和中国人待在一起说中文,进步会比较慢。
英国公立中学学费相对便宜,一年15万人民币左右。现在英国国内媒体在宣传,公立中学教学质量不比私立中学差。我自己半年学习下来,也觉得有道理。公 立学校的缺陷是人多。在公立中学,天天和英国人待在一起,好处是这个,坏处也是这个,学校各种学生都有,经常有人打扮得像刚参加完化装舞会。
选学校是个重要任务,要调查研究,有条件最好去英国实地考察。 子女多参与也许会更好
我列出准备申请的学校名字清单,一个个写“探路”邮件,刚开始怎么写都觉得英文用不顺,很没把握。发了五六封邮件,问学校大致情况、招生计划等。每个学校回信风格不一样,有些很热情,有些公事公办。我根据自己的感觉,选了最重视学生的一所公立中学,重点联络。 申请学校时,雅思成绩派上了用处,比解释国内的学习成绩要有效得多。 填写申请表是重要步骤,我按照学校规范填写表格发邮件过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写信询问学校。我现在觉得,英国高中并没有固定录取标准,你只要把自己的信息、特长、奖项等都发过去就可以了。很多学校录取学生,看的是综合表现,而不是成绩。 录取确定以后,就是联系住宿,办签证,办录取后的各种手续。这些看起来繁琐可怕,但都是纸老虎,只要用心加一点钻研,自己都可以搞定的。我从 Googleearth(谷歌上的全球电子地图)上了解学校每幢楼的位置,从别的学生博客上知道当地学习生活情况,从毕业生的交谈中,知道哪些老师的课最 值得听。 我觉得留学是人生大事,自己要多参与。很多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因为没做好准备,不适应国外学习生活。如果父母能让他们多参与,也许会更好。
姓名:盛静远(女,宁波人) 英文名:Linda(琳达) 年龄:18岁 留学地:英国约翰勒基学院
2006年,我考上宁波效实中学,2008年暑假,去英国读A-LEVEL课程(英国高考课程)。约翰勒基学院,是英格兰北部北约克郡斯肯索普的著名 政府公立学校,很多学生被录取到英国名校——其中中国学生也不少,最多一年40位中国学生中有12位去了牛津和剑桥。我到这所学校读书,从决定出国、选择 学校、申请,基本都是自己完成的,我把经历写下来,希望对准备出国念高中的学生有所参考。
我的出国计划源于雅思7.5分
2007年,高一暑假,因为没事情做,我在宁波报了雅思学习班。当初想法很简单:提高词汇量,也想接触高考以外的英语考试。选择雅思,是因为报纸上广告很多,也因为我很多同学在学。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参加了
英国公立中学学费相对便宜,一年15万人民币左右。现在英国国内媒体在宣传,公立中学教学质量不比私立中学差。我自己半年学习下来,也觉得有道理。公 立学校的缺陷是人多。在公立中学,天天和英国人待在一起,好处是这个,坏处也是这个,学校各种学生都有,经常有人打扮得像刚参加完化装舞会。
选学校是个重要任务,要调查研究,有条件最好去英国实地考察。 子女多参与也许会更好
我列出准备申请的学校名字清单,一个个写“探路”邮件,刚开始怎么写都觉得英文用不顺,很没把握。发了五六封邮件,问学校大致情况、招生计划等。每个学校回信风格不一样,有些很热情,有些公事公办。我根据自己的感觉,选了最重视学生的一所公立中学,重点联络。 申请学校时,雅思成绩派上了用处,比解释国内的学习成绩要有效得多。 填写申请表是重要步骤,我按照学校规范填写表格发邮件过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写信询问学校。我现在觉得,英国高中并没有固定录取标准,你只要把自己的信息、特长、奖项等都发过去就可以了。很多学校录取学生,看的是综合表现,而不是成绩。 录取确定以后,就是联系住宿,办签证,办录取后的各种手续。这些看起来繁琐可怕,但都是纸老虎,只要用心加一点钻研,自己都可以搞定的。我从 Googleearth(谷歌上的全球电子地图)上了解学校每幢楼的位置,从别的学生博客上知道当地学习生活情况,从毕业生的交谈中,知道哪些老师的课最 值得听。 我觉得留学是人生大事,自己要多参与。很多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因为没做好准备,不适应国外学习生活。如果父母能让他们多参与,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