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日本的姓氏

准确地说,其实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用来表示血缘关系,然后再在里面由居住地,职业以及社会地位再派生出。但几乎已经没有现代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用的到底是姓还是氏了,所以一般都用姓氏来混为一谈。
据说中国有四千多个姓氏,对于十三亿人口来说,平均一个姓氏二十万多人,好像正常。又据说三亿美国人居然有150万个姓氏,平均每个姓氏只有200 人,似乎太少了点,但考虑到美国是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全世界各民族的人都有,所以美国的姓氏也就是一个世界姓氏博览会,这个数字又变得能够理解了。
可是,号称单一民族的日本人,一亿四千多万人居然有30多万个姓氏,在亚洲国家里多的特别突出,这就不是很好理解了。
各民族都按血缘和家族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姓氏。中国汉族的姓氏都用汉字表示,单个汉字的占绝大多数,这种形式的姓氏被称作汉姓。东亚一带受中国儒教文明影响的国家使用这种汉姓方式姓氏的还有几个国家,像朝鲜,越南等。
但基本上其传统文化各方面都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找到根源的日本文化中却没有汉姓的痕迹。虽然日本人的姓氏也用汉字表示,但除了很少几个其余中国也有的单姓如之外,多达三十万的日本姓氏却几乎找不到汉姓。根据学者们的研究,不但是汉姓,还可以明确肯定属于渡来 姓,也就是横渡了大洋到日本岛上去了的那些人带来的姓。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么回事呢?
古时候的日本只有贵族才有由天皇赐给的姓,这种姓在日本叫本姓,有点像中国的的意思。那时候有所谓四大姓一说,即藤原,源,平,橘这四个,其实姓橘的并不多,之所以也位居四大姓之列纯粹是由于当时的日本文化喜欢什么都凑一个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天皇没有姓氏的理由了:姓氏是地位高的人赐给地位低的人,有地位的人赐给没地位的人,而比天皇地位还要高的人不存在,所以没人能够赐给天皇姓氏,这样天皇没有姓氏就是很理所当然的。
顺便说一句,天皇及其皇族没有姓氏,也就没有了护照,出国访问时会不会发生麻烦呢?不会。首先天皇是日本国的名义国家元首,在出国访问时享受国家元首待遇。而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元首出访是免护照的,所以天皇本人没有这个问题。皇族成员则是采取每次出国时由外务省每次一次性使用的旅行证明的方式来解决 这个问题。
那么像藤原德川这种看起来有点怪怪的的多个汉字组合又是怎么来的的呢?
其实和藤原不一样,德川不是姓氏,而是。在中华文明中人名原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姓,名和字。比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单名, 字孔明。现在中国人姓名中的字已经没有了,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名字,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还是有的,像大家都 知道的孙中山就姓,字逸仙
德川家康的全名叫起来是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其中德川次郎三郎通称才是本姓,而朝臣家格, 有点像中国的,意思他们家祖先做过朝臣,最后的家康才是真正的名讳,日语中叫。所以本来应该是源家康或者是源朝臣家康的,但后来由于德川从字变成了姓,也就被称为了德川家康
怎么成了姓呢?这要归结于日本人的命名文化中缺少中国文化的辈分概念。不少场合能从中国人的名字中看出辈分关系,同辈人用同样的汉字表示 辈分,长辈和晚辈名字相像的很少见。但日本没有这个讲究,经常可以看到父子名字相仿的例子,比如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父亲的名字就叫东条英教。笔者有一位同事在家是长子,名字却叫三郎。笔者问其理由,回答是:家里几代单传,所以爷爷是一郎,父亲是次郎,我是三郎,弟弟是四郎,名字成了一家人统计男丁的工具了,日本人对于名字的马虎甚至到了这种地步。
因为日本人没有这种辈分上的顾忌,所以在要表明自己的家系时就采用这种这种用父辈或祖上字来说明的方法,久而久之,原本是祖上的字也就成为了后代姓名似的东西。
但这个还会变,像南北朝时代的武将新田义贞和胁屋义助是亲兄弟,怎么会有不同的姓?其实两兄弟都姓源,但哥哥开发了一片叫新田庄的领地,而弟弟在这片封地里弄了一块叫胁屋町的地,于是兄弟俩就姓了不一样的姓。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有,比如战国时代秦国政治家,搞变法的那个商鞅,本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姬姓公孙氏,称公孙鞅,卫鞅都可以,称姬鞅也行,但因为其封地在商,故后人多称其为商鞅
这些姓氏都只有贵族才有,庶民没有。但庶民也不是没有姓氏,一般就是在附属的豪强的姓氏后面加一个字,成为“XX的形式,表示这是XX的 部曲,现在有时还能看到这种部曲姓氏的残余,比如曾经有一个棒球选手就姓伊良部,一看就知道其先祖应该是伊良氏的部曲。后来因为部曲制的废除和主家的流动,“XX的叫法也没有坚持下去,反而庶民可以自由地为自己的家族选择一个称呼符号。
但是严格地说,这种称呼呼号不是,因为不是天皇赐给的;也不是,因为和姓无关,为了和姓氏区别开来。日本人把这种平民的称呼呼号叫苗 字,到后来又成了名字,在现在的日语中,名字,苗字,姓,氏已经成了一个意思。一直有一种说法是江户时代平民没有姓氏,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就姓氏在日语中本来的意义而言,平民确实没有姓氏,但从苗字在现代日本社会的使用情况来说,江户时代已经有不少平民在使用了。但是这种被使用的苗字并不被官方承认,在官方文书中看不到,而在寺院等的古文书中能够经常看到,有些古老商号的存在也是一个证明。所以在明治以前平民没有姓氏这句话不太准 确,当然也确实有人没有苗字,但那一般都是因为一些原因把苗字给弄丢了不愿意再使用。
那么这些平民的苗字到底是些什么呢?就是现在最常见的,也是让中国人觉得最怪的带有特别明显的方位或者居家特征的那些日本姓氏,比如田中下村井上猪间犬养什么的。怎么会这样呢?平民的苗字只是用来区别一下,并没有什么别的意义。当时一般日本平民的名字非常简单,就是 一郎次郎三郎四郎顺着往下排,家家都有。到底这个一郎指的是谁?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养了狗的那家的一郎或者水井上边那家的一郎,时间长了,犬养井上就成了那户人家的标示符了。在现在的日本还能看到上了年纪的人用“XXYY”这种方法称呼人,比如安倍的晋三, 就表示了这种称呼方法的由来。
这种苗字在明治以前就早已普及,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除了冲绳之外,日本的姓氏有很明显的地区集中现象,如果真是到了明治以后容许平民拥有姓以后才一拥而上慌慌张张地胡乱找一个的话,这些常用的特征是不应该发生地区集中的现象的。
明治维新以后的1870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平民苗字许可证》,认可了平民拥有的苗字的法律意义,1875年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在规定所 有人必须拥有苗字的同时废除了明治以前的本姓,只用苗字。在重新登记时,对自己原来的苗子不满意的人可以另选一个中意的苗字,因此现在在日本光靠姓氏 是不能判断其先祖到底是贵族还是平民的。
顺便打两个有关人名的八卦。丰田本田松下这些世界有名的日本公司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听起来也不觉得怪,其实这就是创业老板的姓氏,和在中国常见的张记刘记等小香烟铺的名字也属于同一级别,其实很有点土头土脑的。
同样用老板的姓氏来做公司名,有做的非常漂亮不俗的,世界最大的汽车轮胎厂家Bridgestone就是一个例子。这个Bridgestone的来 历就是老板的名字是石桥正二郎,用了他的姓氏石桥。但是Stonebridge又好像读起来不上口,把字和字换一下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
还有一家在中国也很有名的啤酒公司叫三得利,英文商号是Suntory,看起来很洋气,其实这个名字的来由还是老板的姓氏。老板叫鸟井信治郎,鸟井的日语发音是TORII,按日本人的习惯应该称鸟井桑——TORIISAN,但按照英美的习惯字要放在前面,Mr. Torii才对。所以就成了San Torii,最后就成了SUNTORY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