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学要求:
各校对GPA、TOEFL、GRE、GMAT、TSE、TWE、LSAT、SAT、Subject GRE的成绩标准,以及是否需要面试或电话口试、申请者工作经验、作品要求与申请截止日期等等,皆要细看,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申请费用。
2、奖学金机会:
希望申请奖学金的同学,虽然知道美国大学受到教育预算削减的影响,奖学金的机会已经锐减,但写信向研究背景与自已相似的教授自我推荐、上网查询奖学金参考资料、查考学校发予奖学金的比例、向私人机构申请奖助金的种种管道,仍是可行的。申请助教奖学金的同学,更应准备TSE考试成绩。由于助教必须教课讲解,口说沟通表达的能力不但重要且必要,因此具备TSE成绩的同学远比欠缺该项成绩的申请者,更易取得奖学金。
3、学校排名:
目前有不同的排名资料,但一般仍以Petersons Guide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为准。同学在选校时,应根据系排名,而非校排名来选校;而且切勿集中选择名次太近的学校,应把“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理论运用在选校上,才不致落到最后收不到一所入学许可的下场。
4、学费与生活费:
各校每年平均都会在学费上做10%到13%的调整;至于生活费方面,以东岸及西岸较高。每年学费与生活费平均费用,常约需要美金两万元左右或以上。当然,有些南方、中西部、五大湖区的大学,也有每年学费与生活费在美金一万五千元上下的。
5、学术特点:
学校开设课程的深度、教授知名度、师生比例(理想比例是1:1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比例、图书馆书籍数量、实验室设备、校园设备、学校教学宗旨(重视职业实务训练或研究理论),都能在学校的简介或网站中得知。
6、课程内容:
各系所开设的课程与研究重点,是否符合个人所需与兴趣。
7、学制:
美国学制主要分为学期制(一年两期另加暑假)与学季制(一年四季)两种。希望提早毕业,或工作经验丰富又不介意密集式读书的学生,可考虑学季制的大学。一般学期制的大学,开学时间在八月底,学季制的则在九月底。
8、学校大小:
有些学校座落在大都市市区,土地有限,甚至只有栋大楼,例如纽约大学。对于希望享受校园生活及住校的学生而言,可能要考虑一下。然而,纽约大学周围环境的文化艺术活动或商业气息,对申请艺术、大传、MBA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走出教室还是教室”的多元影响。
9、实习机会:
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当地工商机构建教合作,学生们可理论与实务并重学习,并且吸取国外新进信息与训练,这些机会都可在学校介绍中查到。
10、就业机会:
有些同学希望学后留在国外,有一年的实习机会(Practical Training)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就考虑附近是否有与科系相关的机会。例如:计算机/电机选择加州硅谷附近,MBA选择各大都会区,机械汽车工程选择底特律重工业区等。
11、黑人与中国人的比例:
黑人并不可怕,好比麦克杰可逊,不就风靡全球、广受大众欢迎吗?但是黑人比例高且治安差的地区,例如:纽约哈林区、布鲁克林区,单身女子在选校时就该谨慎考虑。但在选校时,因为纽约黑人多,因此就放弃纽约州,你可能会因而错过纽约“大苹果”吸引人的浓厚历史文艺风采,以及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生活了!另外,不少中学生放弃加州,是因为该地中国人多,恐怕会影响自已学习英文的进度。但是别忘了!学习英文的方法与态度,以及选择不与中国留学生合租一栋公寓而勤温中文,远比只因加州中国人多来得重要多了。
12、地点:
如果你的学校是标准的大学城,前往附近的国际机场、大都市,必须另搭飞机才能抵达,那么对于个性喜好五光十色的大都会生活族来说,可能就会形成一大桎梏。所以学校地点是在小乡镇、大都会、大学城,以及学校接近城市的人口比例。和交通的便利性,在选校时也应一并考虑进去。
13、气侯:
美国有些寒冷的州每年常会有七、八个月的雪季,对于已习惯亚热带气候且怕冷的同学,则更要善加考虑。当然,也有些同学还没看过雪,也不怕寒冷,能到雪地堆雪人、打雪仗,品尝一下雪季的滋味,也很不错。芝加哥城的风、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达拉斯城炎热的夏天、加州温暖明亮的艳阳天、被秋天枫叶染红的密西根州等,都曾在多少留学学子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深刻回忆。如果你的体质对天气冷热并无特别敏感或反应,那么打开美国地图选择学校时,可把气候两字拋诸脑后!
14、毕业要求:
是否必须写论文或考试?还是修满学分即毕业?这都是留学生最关心的项目。甚至有的学校还限制,硕士学位必须在两年内完成。这些毕业条件,都要事先了解。
15、课程变动性:
学校是否能依个人要求与志趣设计课程、可否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免修学分而提早毕业、是否开设夏季班可修学分提早完成学位、是否与当地公司或工厂有合作计划、是否可交换学习(到欧洲或其它国家就读一学期)以及就业辅导与安排计划是否完善等等,也都需要事先打探清楚。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博客归档
-
▼
2010
(703)
-
▼
十月
(699)
- 马悲鸣:数学家开的历史性玩笑
- 马悲鸣:用时空量子概念理解惠施芝诺悖论
- 马悲鸣转: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 马悲鸣:六街人静马蹄轻
- 马悲鸣: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 马悲鸣:第一象限45度逆矢
- 马悲鸣:《四二六社论》与《零八宪章》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呼吁中国政府处分三名外交官
- 马悲鸣:恢复帝制的艰难
- 马悲鸣:重贴骂刘晓波的旧文
- 吴澧:好汉遍丹麦,勇士出挪威
- 吴澧:满襟清泪渡黄河
- 黄仁宇:谈日本和抗战
- 吴澧:《伤逝》亦伤今
- 吴澧:爷是新闻海上仙
- 吴澧:混混更和谐
- 吴澧:一编词典真名世
- 吴澧:莽学子三闯美国案
- 吴澧:从弱智飞向中学程度
- 吴澧:堂堂右派出男人
- 吴澧:宛在画中央
- 吴澧:商学院上起了文理课
- 吴澧:悍妇暴政
- 吴澧:明灯影下望疏星
- 吴澧:李白在西点
- 吴澧:沉重之下的傲慢
- 吴澧:乡汉诗唐
- 吴澧:李先生要你学几何
- 吴澧:攥紧你的手
- 吴澧:女人节里女人归
- 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 吴澧:农家初会情人节
- 吴澧:你的尔尔中文
- 吴澧:追幸感和求福份
- 吴澧:理性时代的伟大爱情
- 吴澧:发愤生三难奥巴马
- 吴澧:奥巴马想要学中文?
- 吴澧:一曲西虹肠寸结
- 吴澧:要有恰当的比较才有鉴别
- 吴澧:青灯会至圣,黄卷注真章
- 吴澧:美人觅情人
- 吴澧:很简单英语,极复杂意义
- 吴澧:文明冲突中的一赐乐业
- 吴澧:华裔如何当总统
- 吴澧:上山采蘼芜,读诗慕秦汉
- 吴澧:芭芭拉和菲德尔
- 吴澧:电视美女和金融沙皇
- 吴澧: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牛皮课
- 吴澧:圣杯和剑性别象征
- 吴澧:无理最浪漫
- 吴澧:布里奥妮的两个“谎言”
- 吴澧:美国的工人有力量
- 吴澧:临江仙里不伦情
- 吴澧:数字背后的父母
- 方柏林:民主是凡人而非圣人的角逐
- 吴澧:白也诗有敌
- 吴澧:翻译救国
- 吴澧:割不正不食
- 吴澧:英语本该胜中文
- 吴澧:中美对抗的真诚突破
- 吴澧:英文语感从何来
- 吴澧:你的低语惊不醒半点钟声
- 吴澧:风流千载欧阳修
- 吴澧:简单英语不简单
- 吴澧:血战硫黄岛
- 吴澧:白花花的诅咒
- 吴澧:别拿孟子说大国
- 吴澧:知洋鉴古即通达
- 吴澧: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
- 吴澧:打不过就入伙
- 吴澧:四月是诗歌的季节
- 吴澧:洋读李清照两则
- 吴澧:偷听来的情诗
- 吴澧:人间别久不成悲
- 吴澧:若君有慧根,何须密码深
- 吴澧:美式八股进考场
- 吴澧:卷帘梳洗望黄河
- 吴澧:变了性的中国女人们
- 吴澧:坏女孩是人类付的保险费
- 北回归线 - 下(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中(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上(亨利·米勒)
- 吴澧:寻找东亚儒家圈的撤切尔
- 吴澧:时髦与流行
- 吴澧:从重男轻女到女尊男卑
- 吴澧:男人只想娶个妈
- 吴澧:大学要教无用的知识
- 吴澧:每个女人都应该被男人甩一次
- 吴澧:男人都是黑猩猩
- 吴澧:追求幸福不是自然规律
- 吴澧:从红色小开到打狗英雄
- 吴澧:“留日的学生抗日,留美的学生亲美”
- 吴澧:答一位网友:关于读书
- 真实的投资银行世界
- 斯伟江:国美争夺战中的民主启蒙
- 斯伟江:最高法院这些年!
- 斯伟江:社会急需反三俗
- 斯伟江:应当给三俗划定边界!
-
▼
十月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