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超过10万的申请者,一边是哈佛、耶鲁等屈指可数的名校。一直以来,中国学生去美国读大学都无法摆脱一个自找“麻烦”的误区: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本科在读生,都扎堆哈佛、耶鲁等的美国名校。殊不知,这些名校不仅入学难,标准高,而且名额有限,获得申请的机会渺茫。例如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每年的录取比例只有10%。
因此,几乎所有留学专家都会建议,与其挤美国名校“独木桥”,不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只要找准定位,正确选择,顺利留学,将来找到满意工作并非难事。
不去斯坦福就不能留学吗?
还在读高中时,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小陈就很喜欢计算机。读大学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他就显露出超出同龄人的天赋。所以,去美国“硅谷”边的斯坦福大学深造一直在他的未来规划中。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几次入学考试,都因为入学条件不具备未能成行。
他找到某留学中心。专家建议他,根据自身情况重新筛选学校,寻找其他院校比较好的计算机专业。经过一番比较、咨询、规划,最后他成功申请到纽约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同时还获得了7500美元奖学金。
如果小陈“执迷不悟”,或许在若干年后可以踏入斯坦福大学门槛。但这中间他浪费的时间和机会,和最终结果是不成比例的,也是常人无法接受的。严俊江觉得,不能说名校情结对还是不对,只能说明中国学生对美国大学认识还不清楚,因此导致了盲目择校。
在美国,有将近4000所大学,不同层次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标准不一。这就要求学生在申请入学前,一定要对目标学校的排名,以及本人的学术水准有清晰的认知,遵循一个“匹配”原则。
主攻美国大学TOP100申请的某留学中心专家介绍:“并不是所有中国学生都适合申请美国一流名校,只要定位合理,普通学生大都能申请到相匹配的学校。”从学术角度分析,美国前124名的大学,教育质量都很出色,尤其是本科阶段的教育,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在择校时不必拘泥于学校排名,这样很容易钻牛角尖。
认清排名的蒙蔽效应
排名让人们对大学有了概括性认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蒙蔽了很多东西。这种“蒙蔽”造成了院校学科实力与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表现在美国大学与中国准留学生之间。
我们可以再次认识到排名的蒙蔽效应:
理工科学生,不一定非麻省理工学院不读,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IIT)也是很多理工科学生的最佳选择。IIT是与MIT(麻省理工)、CIT(加州理工)齐名的美国三大理工院校之一,拥有百年历史,实力雄厚。一直以来,都被推举为全美高校百强。IIT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公司总裁、副总裁或经理人的比例,位居全美大学的前15位,校友中还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喜欢音乐和研究光学的学生,不去读罗彻斯特大学将学不到世界上最顶尖的知识。虽然这所私立大学学术声誉全美才排在51位,但音乐和光学排名却是全美第一,经济和管理专业也排在top10,医学院也很优秀。
另外,全美排名42位的华盛顿私立大学,在149年间已培养出9位诺贝尔奖得主。学校的3019名老师中,有18人是美国科学院成员。他们的医学院全美名列第四,教育和科研实力非常雄厚。
去美国读大学的几个原则
作为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教育资源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集中。除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TOP100里的大学都有自己立校之本。因此,留学前,学生和家长要对这些“看家本领”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留学专家还建议学生,去美国选大学、选专业,以下几个原则值得参考:
●看院校排名也看专业排名
院校排名是综合各方面评定的,因此各校的“拳头”专业会隐藏在院校排名中。学生没有必要把自己圈定在某个名次的学校上,既要看综合排名,又要看专业排名,综合比较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发挥兴趣和潜力的专业才是根本。
●公立大学未必比私立大学好
在美国,私立大学数量远超于公立大学。二者主要区别不在教学质量上,而在于经费来源不同。公立大学经费来自州政府,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和社会募捐。另外,虽然私立大学学费高,但发放的各种奖学金会高于公立大学。而且,师生比往往是公立大学大于私立大学。
●不要在选择专业上过度犹豫
在中国读大学,可以转专业,美国也一样。美国本科教育分为四年,前二年为基础教育,各校和各院系基础课程相差不大,开始学专业课是大学三、四年级。在美国读了本科二年后转专业或转学校,是很普遍的情况。这时候,如果学生的GPA成绩好,还有机会转到更有名的院校去。
●同等申请未必拿到同等奖学金
申请美国大学的奖学金是因人而异的。院校会根据学生之前学历的GPA、英文成绩、推荐情况、个人自述、获奖情况、申请专业以及申请早晚等众多因素评定。不少成绩一样的高中毕业生,申请同一所大学,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可能比申请商科专业的奖学金多,申请早的比申请晚的学生奖学金多。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博客归档
-
▼
2010
(703)
-
▼
十月
(699)
- 马悲鸣:数学家开的历史性玩笑
- 马悲鸣:用时空量子概念理解惠施芝诺悖论
- 马悲鸣转: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 马悲鸣:六街人静马蹄轻
- 马悲鸣:是人权宣言还是嫡庶争宠宣言
- 马悲鸣:第一象限45度逆矢
- 马悲鸣:《四二六社论》与《零八宪章》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罚非其罪,刘晓波判得太重
- 马悲鸣:呼吁中国政府处分三名外交官
- 马悲鸣:恢复帝制的艰难
- 马悲鸣:重贴骂刘晓波的旧文
- 吴澧:好汉遍丹麦,勇士出挪威
- 吴澧:满襟清泪渡黄河
- 黄仁宇:谈日本和抗战
- 吴澧:《伤逝》亦伤今
- 吴澧:爷是新闻海上仙
- 吴澧:混混更和谐
- 吴澧:一编词典真名世
- 吴澧:莽学子三闯美国案
- 吴澧:从弱智飞向中学程度
- 吴澧:堂堂右派出男人
- 吴澧:宛在画中央
- 吴澧:商学院上起了文理课
- 吴澧:悍妇暴政
- 吴澧:明灯影下望疏星
- 吴澧:李白在西点
- 吴澧:沉重之下的傲慢
- 吴澧:乡汉诗唐
- 吴澧:李先生要你学几何
- 吴澧:攥紧你的手
- 吴澧:女人节里女人归
- 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 吴澧:农家初会情人节
- 吴澧:你的尔尔中文
- 吴澧:追幸感和求福份
- 吴澧:理性时代的伟大爱情
- 吴澧:发愤生三难奥巴马
- 吴澧:奥巴马想要学中文?
- 吴澧:一曲西虹肠寸结
- 吴澧:要有恰当的比较才有鉴别
- 吴澧:青灯会至圣,黄卷注真章
- 吴澧:美人觅情人
- 吴澧:很简单英语,极复杂意义
- 吴澧:文明冲突中的一赐乐业
- 吴澧:华裔如何当总统
- 吴澧:上山采蘼芜,读诗慕秦汉
- 吴澧:芭芭拉和菲德尔
- 吴澧:电视美女和金融沙皇
- 吴澧: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牛皮课
- 吴澧:圣杯和剑性别象征
- 吴澧:无理最浪漫
- 吴澧:布里奥妮的两个“谎言”
- 吴澧:美国的工人有力量
- 吴澧:临江仙里不伦情
- 吴澧:数字背后的父母
- 方柏林:民主是凡人而非圣人的角逐
- 吴澧:白也诗有敌
- 吴澧:翻译救国
- 吴澧:割不正不食
- 吴澧:英语本该胜中文
- 吴澧:中美对抗的真诚突破
- 吴澧:英文语感从何来
- 吴澧:你的低语惊不醒半点钟声
- 吴澧:风流千载欧阳修
- 吴澧:简单英语不简单
- 吴澧:血战硫黄岛
- 吴澧:白花花的诅咒
- 吴澧:别拿孟子说大国
- 吴澧:知洋鉴古即通达
- 吴澧: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
- 吴澧:打不过就入伙
- 吴澧:四月是诗歌的季节
- 吴澧:洋读李清照两则
- 吴澧:偷听来的情诗
- 吴澧:人间别久不成悲
- 吴澧:若君有慧根,何须密码深
- 吴澧:美式八股进考场
- 吴澧:卷帘梳洗望黄河
- 吴澧:变了性的中国女人们
- 吴澧:坏女孩是人类付的保险费
- 北回归线 - 下(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中(亨利·米勒)
- 北回归线 - 上(亨利·米勒)
- 吴澧:寻找东亚儒家圈的撤切尔
- 吴澧:时髦与流行
- 吴澧:从重男轻女到女尊男卑
- 吴澧:男人只想娶个妈
- 吴澧:大学要教无用的知识
- 吴澧:每个女人都应该被男人甩一次
- 吴澧:男人都是黑猩猩
- 吴澧:追求幸福不是自然规律
- 吴澧:从红色小开到打狗英雄
- 吴澧:“留日的学生抗日,留美的学生亲美”
- 吴澧:答一位网友:关于读书
- 真实的投资银行世界
- 斯伟江:国美争夺战中的民主启蒙
- 斯伟江:最高法院这些年!
- 斯伟江:社会急需反三俗
- 斯伟江:应当给三俗划定边界!
-
▼
十月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