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饱醉豚:豚儒主义教材:词性的褒贬骗局

词性的褒贬是一个骗人的东西。把词性和词义剥离,才不至于被欺骗。

勾引和追求是一个意思,狡猾和机智完全等效,迷信和信仰没有任何区别,操逼和做爱是同一件事情。这些词汇的本义相同,因为褒贬性的区别,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大众文化擅长使用褒义或贬意的词性制造一种骗局,让人上当或自欺欺人。豚儒主义者善于把词性中性化,把词义和词性剥离。

比如说,“号召推翻反动统治者”,这句话应该如此解读:“反动”是一个除了词性的褒贬之外没有实质含义的词,这类词汇咱们称之为“伪义词”,解读的时候要删掉。号召是用信息传播媒体(而不是用暴力强迫)来推动,号召的同义词包括:煽动,宣传,鼓动,呼吁等。统治者的含义就是现任国家政府。推翻的同义词是颠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号召推翻反动统治者”的含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同样的道理,某个大学学生会的宣传部,也可以称之为“煽动部”,“广告部”,“号召部”,“信息误导部”,“忽悠取信部”,实质上都一样。

比如说,通奸这个词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就是发生婚外性关系。如果把这个词汇褒义化解释,就是“冲破不幸婚姻的枷锁,勇敢追求爱情”。鲁迅和许广平通奸、私奔,这事儿一般的文学史都不这么直说。XXX与贺子珍通奸、和江青通奸、和XXX通奸,官方的文献也是为尊者讳。

侠客也是暴徒。土匪就是游击队。法西斯主义等于爱国主义。人民就是贱民。起义就是叛乱。这些都是常识。

把一个词语赋以褒贬性,是对人类审美本能的一种欺骗。这种欺骗的好处是让人能够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获得真理在握或者正义在握的美好感觉,为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找到借口,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愉快。不利之处是:不仅你能够欺骗自己,别人也可以用来欺骗你、控制你。

把一个词赋予褒贬词性,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狗把铃声和食物相联接,而可以被铃声操纵。一旦建立了词语和审美判断的联系,人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审美本身决定了你的立场和判断,而跟所谓的理性、事实远离。

所以,豚儒主义强调剥离出词的本义,去除褒贬词性。这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被他人操纵。



博客归档